冠在线注册登录_别紧张-宝宝“小癖好”是成长标志

   |    2023年7月5日  |   蓝冠注册  |    0 条评论  |    46

  宝宝2岁前,会出现一些令爸爸妈妈抓狂的“小癖好”,如:吃手,爱撕纸、撕书,爱扔东西……家长不用紧张,宝宝这些常见、合理却不被家长理解的行为,是孩子成长的标志。

  撕纸、撕书

  一般情况,宝宝在6月龄后开始喜欢撕纸、撕书,而且一定要撕碎它才罢休。

  有些家长可能不理解,平时的乖宝宝为什么如此热衷破坏东西呢?

  其实,撕纸是宝宝在学习,就像学爬、学步一样自然的事。

  撕纸的过程是宝宝通过自己的努力,改变某些既定情况,以此来满足自己好奇心,实现自己“价值”的过程。

  撕纸不仅满足了宝宝的新奇感,锻炼了手部动作,手眼协调能力也得到提高,而且宝宝通过自己的努力看到纸的形状有了变化,听到撕纸发出的声音,心情也会更加愉悦。

  对于喜欢撕书、撕纸的小宝宝,家长可以为孩子购买撕不烂的布书,同时,家长在选择的时候更要注意布书的品牌和质量。

  吃手

  宝宝天生有“觅食反射”,对0~4月龄的宝宝来说,吃手是一种生理反射,是正常的行为。

  随着宝宝成长,4月龄以后的宝宝吃手更多的是自主行为,通过吃手、脚、安抚奶嘴等一切感兴趣的东西,以此来获得满足感和安全感。

  对于开始长牙的宝宝来说,吃手还起到了摩擦牙床,减轻牙痒和疼痛的作用。

  只要宝宝是正常温和的吃手(吮吸),家长完全不用担忧,顺其自然就好,不用强行干预,以免给宝宝带来心理负担。

  家长要做的是帮助宝宝做好双手的清洁,避免将细菌带到体内。

  如果宝宝吃手不是单纯地吮吸,而是“啃”,甚至手指变形、破皮,这很容易造成皮肤感染,家长需要进行温和的干预。如:通过新的安抚物(安抚奶嘴等),日常多陪伴宝宝,陪宝宝做游戏和读绘本等方式,让宝宝获得足够的安全感,帮助其避免过度吃手。

  扔东西

  五六个月的宝宝对手的控制力已经很好。这时的宝宝扔东西,基本都是无意识的行为,不是大人常理解的不喜欢或发泄情绪。

  宝宝会通过嘴巴、手等身体部位来探索、感知这个世界,扔东西实际上是宝宝在感知自己和世界之间的空间关系。扔东西表示宝宝已经能够控制自己的小手,反复扔东西对手眼协调、听觉、触觉发育等都有好处。

  宝宝通过感知不同物体落地的情况,其认知能力和智力都有开发和进步。

  宝宝在扔东西的时候,家长要注意玩耍的时间,以免影响其他人工作、休息,扔东西后教宝宝主动收拾,而且要注意所扔东西的材质,最好挑选毛绒玩具、软积木等,不要破坏家具、地板,也避免孩子受到伤害。

  随着月龄增长,1岁左右的宝宝,开始学会有意将不想要的东西扔掉,或者不开心的时候发泄情绪而扔东西,家长要给宝宝正确的教育和情绪引导。

  发脾气

  1岁左右的宝宝,语言表达能力和情绪表达能力都还没有完善。这个时期,宝宝的行为一旦受到限制,就会感到沮丧,这种独立性的丧失,会给宝宝带来强烈的挫败感,使宝宝失去自控能力。宝宝发脾气只是代表自己不高兴,发脾气的行为,和成人严重的情绪或人格紊乱无关。

  有些非常敏感的孩子,很容易感到被冒犯,从而更容易生气。大部分宝宝在出生后都表现得很紧张,而且异常活跃。在婴儿时期,很难平静下来。

  宝宝在幼儿阶段开始对其他孩子、成年人,甚至动物都会表现出攻击性,而且也会经常突然毫无理由地发脾气。即使在生气的时候伤害了别人,也不会对自己的行为感到内疚。相反,他们会认为这是“别人惹到自己了”,并以此作为打人、咬人的借口。

  家长可以通过以下办法减轻或避免宝宝的攻击行为:

  ●提供稳定、安全的家庭生活,充满爱的管教和高质量的陪伴;

  ●不看电视或影像中的暴力镜头,不对宝宝有粗暴的态度或随意拍打的行为;

  ●设立每个照顾宝宝的人都认同的规则,宝宝违反规则后应有明确的举措,做对事后也应有赞美和真诚的表扬;

  ●正面强化家长希望的行为,教宝宝运用其他的反应方式。如:生气时,应用语言表达愤怒,而不是打人;

  ●帮助宝宝理解真实的和想象的侮辱之间的差别;了解适当维护自己的权利和因为愤怒而攻击别人是不同的。

  ●1岁左右的宝宝可以使用“平静中断”策略,让其坐在椅子或没有玩具的空地,使其停止自己的错误行为,冷静下来。简短地向宝宝说明自己为什么要让他/她这样做,等宝宝冷静下来后,“平静中断”就可以马上结束。

  (来源:新民晚报社区版)

噢!评论已关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