蓝冠招商_“防癌早筛”创新 体检“含金量”升级

   |    2023年7月7日  |   蓝冠注册  |    0 条评论  |    42

  定期体检在癌症筛查中的重要意义毋庸置疑,人们更期待特异性强的生物标记物、试剂盒、检测指标能早日问世,使筛查早期癌症的关口再向前移。

  近日体检行业传来好消息,一系列灵敏度高、特异性强的精准早筛手段开始陆续运用到临床实践中。

  2021年即将过去,年终体检大考“成绩”如何?

  日前,由上海市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、上海市社会医疗机构协会共同指导,爱康集团主办的“防癌早筛百城行暨《2021版上海百万城市体检人群健康报告》”发布会在上海举行。

  《2021版上海百万城市体检人群健康报告》提示,2020年爱康集团在上海城市人群随访到的癌症确诊者以甲状腺癌为最多,往下依次为肺癌、宫颈癌、乳腺癌、肝癌和前列腺癌等。

  上述癌症病种排序反映了明显的体检特点。

  比如,甲状腺超声是发现甲状腺癌的重要手段。

  甲状腺超声参检率较高是甲状腺癌发现人数最多的主要原因。

  又如,胸部低剂量螺旋CT是体检场景发现肺癌信号的重要手段,但是参检率相对较低导致了一定数量的漏诊。

  同样,粪便隐血检测和肛门指检被体检者直接弃检的比例始终居高不下,使得结直肠癌在上海城市人群中通过体检初筛发现的人数较少。

  此外,受检查手段限制,有些癌症通过常规体检手段无法检出。

  随着医学科研能力的进步、临床研究水平的提高,癌症筛查的手段不断被创新、被拓展,帮助人们实现癌症“早发现、早诊断、早治疗”的目标。

  早筛查、早诊断是早期发现肺癌和癌前病变的重要途径。

  在众多无明显症状的人群中发现癌前病变或早期肺癌患者,并给予精准防治,是提高肺癌治疗率的关键。

  除了低剂量螺旋CT进行体检筛查外,癌胚抗原(CEA)、细胞角蛋白19片段(Cyfra21-1)、胃泌素释放肽前体(ProGRP)、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(NSE)、鳞状细胞癌抗原(SCC)等常用的肺癌肿瘤标志物也能按需联合用于肺癌筛查。

  在此基础上,体检还引入人工智能和液体活检等先进的检测技术,提高肺癌筛查的效率和准确性。

  大量肝癌高危人群缺乏筛查意识,没有进入临床监测及预防管理,直接造成我国肝癌发现时即晚期的占比高以及致死率高,肝癌高危人群主要包括慢性乙肝、慢性丙肝患者。

  现阶段,临床采用影像学及血清学等联合检测来对肝癌进行筛查。

  随着科技的进步,包括液体活检在内的创新技术为小肝癌筛查提供了新的方案和思路,有助于提高早期肝癌发现率,提高5年生存率。

  结直肠癌在2020年已经上升为中国第二大高发癌症,上海等一线城市新发病例增长迅速。

  肠癌的发展期通常为5-8年,早癌阶段可以实现90%以上的5年生存率,癌前病变阶段可以基本实现治愈。

  早筛的卫生经济学价值尤为显著。

  早期肠癌症状隐匿性强,无症状高风险人群筛查的关键是提高依从性。

  临床实践已经证明,多靶点粪便FIT-DNA检测可以带回后居家取样,有效提升筛查的依从性,扫除肠癌筛查“盲”区。

  这项检测在今年得到了两部国家权威临床指南的推荐,检测结果为阳性的人群建议及时就医,定期复查。

  今年,“防癌早筛百城行”围绕肝癌、结直肠癌、乳腺癌、肺癌、膀胱癌等常见的高发恶性肿瘤展开科普联合义诊活动,已经走访全国一百多个城市,通过走进企业,走入基层,积极宣传“防癌早筛”的重大意义。

  (来源:新民晚报 作者:柏豫)

噢!评论已关闭。